地理標志不只是一紙“標識”

作者: 時間:2022-12-09 08:17:41 來源:南方日報 瀏覽:449 次

11月30日,《廣東省地理標志條例》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,將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。作為我國首部地理標志保護地方性法規,廣東的率先探索引發關注。

按照《條例》,“地理標志”是指“標示產品來源于某一特定地區,該產品的特定質量、信譽或者其他特征,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者歷史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志”。這很好理解,就像中藥講究“道地藥材”,原產地也可以為產品“代言”,比如鳳凰單叢、吳川月餅、英德紅茶、大埔蜜柚等,就是典型的地理標志產品。

相較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,地理標志在功能、主體等方面有特殊性,專門立法的呼聲較高。聯系到不久前飽受爭議的“潼關肉夾饃”“逍遙鎮胡辣湯”等事件,從中可以看到,目前關于地理標志的術語概念并不統一,監督、管理及侵權認定等環節的規范也不甚明晰,既造成濫用知識產權問題,也容易滋生“搭便車”等現象。

今年年初,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《地理標志保護和運用“十四五”規劃》已經提出,要積極推動地理標志專門立法。在此情況下,廣東率先出臺地方性法規,具有重要的試水意義。如《條例》提出探索推動地理標志領域相關公益訴訟制度,降低相應維權成本等,就是較為突出的亮點之一。

擦亮“金字招牌”,要保護好更要走出去。目前,廣東已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62個,入選中歐互認互保名錄地理標志產品也有10個,要充分利用好其對鄉村振興的賦能作用,也要提升廣東地標產品國際競爭力,推動建立地理標志國際交流合作機制,將知識產權轉化為較高的市場價值。

一方水土養一方人。地理標志一頭連著經濟發展,一頭連著文化傳承。我們期待地理標志走出一紙“標識”,讓廣東品牌的“朋友圈”繼續擴大。

国产免费A片短视频在线观看